全球民调:韩国人亲美排第二,高喊讨厌中国,却挤爆上海外滩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4 点击次数:54

89%的韩国人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盟友,这个数据在全球排名第二,仅次于以色列。 但与此同时,33%的韩国人将中国视为“最大威胁”,仅次于朝鲜(40%)。

矛盾的是,2024年韩国赴华游客突破840万人次,首尔商户直言“中国游客的刷卡声是最动听的旋律”。 这种“厌华”与“依赖”并存的撕裂感,到底从何而来?

一、政治操弄:极右翼如何煽动“中国威胁论”?

2025年5月,距离韩国大选仅剩10天,首尔街头突然爆发“滚回中国”的抗议活动。 参与者多为年轻人,举着“抵制中国干涉”的标语,高呼反华口号。

这场闹剧本可避免,此前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驻韩美军已多次辟谣“中国介入选举”“99名中国间谍被捕”等假新闻,但极右翼媒体仍大肆传播,甚至宣称“尹锡悦弹劾是中国的阴谋”。

尹锡悦政府对此乐见其成。因经济低迷和弹劾危机,其支持率一度跌破20%,而炒作“中国威胁”成了转移矛盾的捷径。

国民力量党将支持者划分为“爱国市民”和“亲华势力”,煽动对立情绪。 一名抗议学生坦言:“政治课老师说中国想控制韩国,我们必须反抗”。

二、经济焦虑:韩国人真被中国“抢了饭碗”?

2025年1-4月,中韩贸易逆差飙升至101.55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 中国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崛起,让韩国引以为傲的产业优势遭遇重击:

现代汽车在华销量缩水75%,工厂裁员30%;

韩国泡菜企业因中国白菜价格便宜40%,一年倒闭142家;

中国在3D NAND混合键合技术专利数超越韩国,三星被迫向中企支付专利费。

这些数据被媒体简化为“中国抢走韩国饭碗”。 首尔一名失业工程师愤慨地说:“我的公司被中国竞争对手收购了,他们用低价挤垮我们! ” 但鲜少有人提及:韩国泡菜99%的原料来自中国山东,三星60%的芯片出口依赖中国市场。

三、泡菜、韩服与“被偷走的端午节”

2025年春节,首尔街头出现诡异一幕:数百人举着“中国剽窃春节”的牌子游行,声称春节是韩国独创的文化遗产。 这种文化民族主义早已渗透进教育系统,韩国中小学教材将汉字称为“古代殖民符号”,淡化历史上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,甚至宣称“孔子是韩国人”。

荒诞的是环境问题的“甩锅”。每当首尔雾霾加重,主流媒体如《朝鲜日报》必强调“中国污染物跨境”,却隐瞒关键事实:2019年春季首尔PM2.5浓度曾高于北京,本土汽车尾气贡献了60%污染源。

一名环境研究员无奈道:“民众只愿相信中国是污染凶手,政府治理失职却被忽略”。

四、美国影子:安全依赖如何绑架民意?

2025年3月,美韩“自由护盾”军演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,B-1B战略轰炸机逼近朝鲜半岛。 朝鲜谴责这是“侵略预演”,中方视其为安全威胁。 这种紧张背后是美国对韩国的深度控制:

82.2%的韩国民众认为“安全必须依赖美国”;

尹锡悦政府暗示可能将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》适用于台海。

韩国明知此举会激怒中国,却别无选择。一名驻韩美军士兵透露:“我们的雷达系统实际针对的是中国导弹,朝鲜只是借口”。 当安全被绑上美国战车,民意只能随之摇摆。

五、年轻一代:最反华,却最爱麻辣烫和抖音?

韩国18-29岁群体对华负面情绪高达48.1%,远超其他年龄段。吊诡的是,同一群人也是中国文化的狂热消费者:

上海外滩、淄博烧烤店挤满韩国网红;

首尔梨泰院的麻辣烫店日均接待500人,老板说:“年轻人嫌韩国菜单调,就爱这口麻辣”;

TikTok韩国用户超1500万,中国短剧《逃离大英博物馆》播放量破亿。

这种割裂源于信息茧房。 韩国00后通过社交媒体接触中国,但算法推送的多是“中国间谍”“环境污染”等标签化内容。 一名大学生承认:“我讨厌中国,但抖音上的中国城市比韩剧还时尚”。

六、媒体双标:泡菜安全与“间谍恐慌”的真相

2025年,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抽检中国产泡菜原料,结果显示合格率达98%。但媒体仅聚焦2%的不合格案例,标题一律写成“中国泡菜含寄生虫”。 类似操作屡见不鲜:

炒作“中国人在韩炒房推高房价”,实际外籍购房者中中国人仅占5%;

渲染“中国技术剽窃”,却隐瞒三星3D芯片专利源自中国授权。

离谱的是“间谍恐慌”。 极右翼团体声称“中国留学生窃取军工技术”,导致部分大学实验室驱逐中国研究员。 真相是,2024年韩国境内中国留学生犯罪率仅为0.3%,低于本地学生。
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产品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