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管重拳!4企收函3家濒退市,33股东集体套现离场
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点击次数:129

7月8日开盘,A股迎来新一轮监管风暴。 天茂集团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“ST天茂”,因连续两月未能披露2024年年报及一季报,深交所对其祭出退市风险警示。

同一天,ST新潮因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“无法表示意见”,同步戴上“ST”帽子。 这两家公司的12万股东和2.3万名投资者,一夜间踩中退市“双响炮”。

监管函与退市风险正形成连锁反应。 天茂集团的危机早有预兆:5月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年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,7月1日被汇添富基金将估值从停牌前的2.74元/股砍至0.27元,缩水超90%。 而ST新潮虽在7月5日压哨披露年报,却因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,直接被审计机构盖棺定论。

退市新规的“铡刀”正加速落下。 2025年1月实施的退市新规明确:财务造假连续三年、营收低于3亿且连亏两年、市值20日低于5亿元等情形均触发退市。

二季度以来,已有14家ST公司收到《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》,ST龙津因组合财务指标不达标退市,ST恒立因年报“难产”出局,ST吉药则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黯然离场。

减持潮与退市警报同步涌动。 7月首周,超100家上市公司发布近150份减持公告,电子、医药、机械设备成重灾区。拉卡拉遭股东孙浩然“清仓式”减持1927万股,联想控股紧随其后宣布减持计划;东鹏饮料股东鲲鹏投资年内套现19亿元,近三年累计减持超70亿元。 “鸡爪大王”有友食品实控人赵英宣布减持3%股份后,市值四日蒸发3.12亿元,市场用脚投票回应大股东离场。

医药板块成违规“高发地”。 赛隆药业因业绩预告“大变脸”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:1月预告盈利450万,实际审计亏损3314万。 其股票4月28日被实施ST后,股价较去年高点暴跌83%。 仿制药企的生存危机在退市新规下暴露无遗——核心产品市场份额不足1%、研发投入仅占营收5%、现金流持续为负,最终引爆财务造假地雷。

退市新规的“审计否决权”成为关键杀招。 ST人乐因净资产为负且内控审计“无法表示意见”退市,ST中程、ST工智同样栽在内控缺陷。 新规要求ST公司摘帽时,内控审计必须为无保留意见,否则直接退市。这一条款彻底堵死了“财报美容”的后路。

基金公司已用估值下调提前“宣判”。 除天茂集团被汇添富砍价90%外,年内还有4家药企因财务问题被ST。 澜起科技一边遭股东中电投控、珠海融英合计减持套现14亿元,一边耗资7900万元回购股份,资本操作矛盾背后是股东对高估值板块的撤离焦虑。

监管层对违规减持的围剿正在升级。 5月证监会通报快查快办14起违规减持案,中核钛白实控人因“绕道”减持被罚没2.35亿元。 但政策铁拳仍难阻套现冲动——上半年A股重要股东减持金额达1369亿元,净减持721亿元,电子行业以澜起科技、富瀚微为代表,成为减持数量最多的板块。

退市公司的“自救倒计时”进入读秒阶段。 ST天茂若在9月6日前仍无法披露合规年报,深交所将终止其上市;ST新潮虽披露年报但审计意见已成硬伤。 而更多潜伏者正浮出水面:ST元成因三季报收监管函、天微电子预亏触发退市预警、返利科技涉嫌虚增收入被调查,退市风险名单仍在拉长。

投资者维权战线同步拉开。 上海则真律师事务所已启动对赛隆药业的集体索赔,凡在2025年1月22日至3月14日买入的投资者均可登记,预估涉案金额超2亿元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当12万户天茂集团股东还在等待复牌,2.3万赛隆药业投资者已踏上索赔之路,退市潮中的散户自救成为市场新命题。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产品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