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两周暴跌7%,央行却疯狂扫货,普通人该抄底还是快跑?
6月30日,国际金价跌破3250美元/盎司,创一个月新低,两周累计跌幅超7%。
国内金店迅速反应:周大福、老凤祥等品牌金饰价格单周跳水超60元/克,部分门店挂牌价跌破985元/克。
上海一家金店凌晨4点已有顾客排队,店员不得不限流分批放人入场。
一位攥着存折的阿姨对记者说:“去年没买后悔死了,这次跌了就赶紧来! ”
全球央行却在逆势“扫货”。
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报告揭露:95%的央行计划未来一年继续增持黄金,43%已明确写入采购日程。
中国央行连续7个月出手,5月末黄金储备达7383万盎司,半年累计增持超50万盎司。
俄罗斯、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同步跟进,土耳其央行单月增持量创三年新高。
央行买金的底层逻辑:美元信任危机与战争对冲。
各国央行调查显示,81%将黄金视为“危机时期最佳防御资产”,73%直言增持是为对冲美元风险。
俄乌冲突后,俄罗斯黄金储备占比飙升至25%;中东多国则用黄金替代美债,应对地缘冲突导致的资产冻结威胁。
美联储前理事直言:“这不是投资,是生存策略。”
投行预测分裂成两大阵营。
高盛报告断言年底金价将冲上3700美元,2026年中期突破4000美元。
理由是央行购金已占全球需求的20%,较三年前翻倍,形成“永久性支撑”。
花旗则看跌至2700美元,认为中东停火和美联储延迟降息将抽走避险资金。
多空博弈推升市场波动率:黄金30日历史波动率跳涨至18.7%,期权隐含波动率突破25%。
散户陷入焦虑型抢购。
深圳水贝批发市场柜台前挤满代购主播,金条回购量暴增200%。
一位95后消费者拎着刚买的50克金条说:“就当存钱,总比股票套牢强。”
但数据揭示风险:6月全球黄金ETF资金流出19吨,创半年新高。
某银行理财经理透露:“有人抵押房子加杠杆炒金,跌破3300美元时一天接到7个爆仓电话。”
三类投资者的生存策略浮出水面。
浙商银行北京分行给出具体方案:短期炒金者需设硬止损线(本金亏损20%离场);长期持有者用定投黄金ETF摊薄成本,配置比例控制在家庭资产10%以内;
金饰消费者紧盯品牌工费,部分商家回购手续费高达10元/克,相当于吃掉2%收益。
武汉73岁的赵女士选择积存金:“每月买1克,跌了不心慌。”
技术面发出危险信号。
6月27日伦敦金单日暴跌50美元,触发程序化交易连环止损。
分析师指出关键分水岭在3320美元:“未站稳前任何反弹都是做空机会。”纽约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,对冲基金空头仓位增至18万手,逼近五年峰值。
金店老板却乐观:“每次大跌都有人抄底,实物金永远不愁卖。”
历史剧本正在重演。
2024年11月金价从2790美元跌至2536美元时,中国央行精准抄底15吨黄金。
世界黄金协会亚太区主管樊少凯指出:“央行购金周期长达十年,散户盯着K线图时,他们看的是地缘政治时钟。”
此刻美联储逆回购账户资金量骤降150亿美元,各国央行继续默默清空美债仓位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