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五连胜霸榜苏超:草根足球的热血传奇与城市荣耀共振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结束,南通队客场2:1拿下徐州队,五连胜,回到积分榜第一。草根气息,城市对抗,球场内外全是情绪和故事。徐州奥体3万人穿着橙色球衣,南通球迷自发组织包了两辆大巴,远征军里年龄跨度13岁到65岁。徐州队开场冲得猛,一路压着南通边路打,前20分钟东道主控球率超过65%,攻门次数6次,南通队完全顶在防线内。张浩楠发动反击,接直塞球,离禁区外一步,直接一脚低射窜进了死角,徐州门将鞭长莫及。全场寂静,只剩远处130名南通球迷擂鼓喊“南哥牛”,此起彼伏。
徐州队反应极快,5分钟后姜伟抢点头球破门,1比1。喝彩的浪潮一下子盖过了刚才的沉默。重新开球未到3分钟,张浩楠被绊倒,主裁判哨响指点球点。李贤成罚球前,双手合十朝看台点头,全场安静,那种气氛像电影片尾,呼吸都能听见。皮球进门,来自南通的“小喇叭”尖叫着“咱队长就是牛”。比分锁定2:1。
上半场南通控球率始终落后,传球成功率南通只有79%,徐州85%。徐州队小范围短传渗透更娴熟,但南通抢断和逼抢凶。下半场换人,南通换上21号老后卫宋志勇,密集防线,五后卫+双后腰收紧整条后场,场面单调但有效。全场南通队抢断22次,徐州15次。南通门将第三次飞身救险,全场掌声和唏嘘混在一起。
草根联赛的特色是边踢边成长。南通队报名名单,20人中有12个出自支云青训,最年轻的小徐刚满16岁,2个月前还在踢市联赛。老队长李贤成32岁,盯防拼到抽筋,把最后5分钟靠在门柱上喘气。体能教练隔着广告牌一声吼,“快上来,别出意外!”小张递水递毛巾,李贤成道,“没事,腿麻而已!”这种底色就是“混着踢”的气质。比赛间隙,有观众直播“探班”,弹幕飘着,“这不像是职业足球,更像隔壁厂和机关球队决赛”。
南通球员多数有正职,训练时间晚上或者周末,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,而是磨合。主教练胡良指导组上场前只喊了一句话,“不犯规,全员退防,边路外线要封”。从战术层面看,南通整套阵型是偏职业队作风,比赛风格干脆利落,不拖泥带水。徐州则资源有限,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多。两个队的差距就是有没有青训体系和配套管理。南通的助理教练抱着两本战术本,一直记笔记,比分胶着时,教练席站满人,大家说一句记一句,连场边的小球童都记住,“老胡从来板着脸,进球也不激动,进球后只问球员喝水没喝水”。
徐州球迷不轻易服输。奥体门前千人舞狮,广场上停着几十辆大巴。场外摊商火爆,生煎小笼、烧烤排到三百米开外。主队晋级的宣传横幅拉了满街。南通远征队做人海中的小旗子,维护队旗,一开场就在看台上唱《歌唱祖国》,对面徐州球迷拔嗓子喊口号。比赛后半段,比分落后,徐州看台不骂人,只高喊“兄弟拼了”,送鼓励。两座城市的气质完全不一样,南通是“低调得分,少说话,多做事”,徐州是“场里场外全力支持,不赢不回家”。网上出了一张动图,南通队进球,配文是“南哥进,不带情绪,安安静静看着比赛”,下面的徐州球迷评论,“我们不是服,是心服!”
南通和徐州的足球故事,源头不只是赛事,更是每座城市的生活状态。南通球员讲,平时白天上班,晚上练球,临比赛还得协调排班,有一场因为人手不够,教练当过替补坐板凳。徐州那边,打比赛可以请两小时假,输赢没奖金,但打得好球,老板送两箱饮料。有人观赛现场拍照,评论区里各种梗,“厂队青训、包子联赛、江海铁军”,还有球迷自发写歌给南通,“为你拼下一片天,五连胜太美”。饭后、酒后、球后的歌声和呼喊搅进这个夏天的夜风。
南通队变强很快,离不开支云俱乐部青训反哺。支云是中甲,赛季间歇期,青训梯队的后备人才被直接派来苏超适应大赛环境。20岁的小张浩楠,三场进球一助攻,数据直逼一线队外援。李贤成作为队长,说话实诚,“我们不是靠身体硬抗,是靠训练和默契,踢草根联赛要比踢职业的体力消耗还大,真是哄孩子练出来的战术套路”。技术力量带动业余潜能,南通队阵型一打出来,对手就得应变。青训基地每年为城市联赛培养一批新球员,每个赛季有12人被选调上场,还有原先踢职业的老兵回归,整个队伍老中青结合,成长速度远快于对手。
球迷的热情也是城市足球的重要部分。江海第二现场观战点,全城500多个餐厅、酒吧同步直播,为南通队刷屏呐喊。“猜比分活动”搞到气氛炸裂,大奖是球队签名球衣,最小的粉丝8岁,最大46岁。从电视到手机、现场到朋友圈,南通球迷自发写长文记录每场比赛,“不输职业队,只有职业队没我们热闹”。网上还有个小姑娘,手绘每场比分,照片火了,成了城市的大头贴。龙虾宴、烧烤摊、楼下小广场,拉横幅、拍短视频,连带动了海安、启东小城市的足球氛围。一场球赛变成整个城市的节日。
南通五连胜领跑积分榜,盐城队少赛一场居次席,无锡、苏州也在咬紧比分。常规赛只剩最后两场,八强淘汰赛即将打响。每个队的晋级压力大,南通要打“天王山之战”,对阵盐城,门票难求。淘汰赛全是硬仗,谁都没有必胜把握,谁爆冷出局都合情合理。联赛主办方甚至考虑扩大赛事规模,把城市联赛推广到乡镇、街道,用更多比赛吸引青少年。南通队目标很明确,“拿冠军、输得起、赢到最后”。这种决心不是纸上说说,是所有队员和球迷都在倾注的精力和情感。
社会观察角度,苏超联赛这几年变成了中国草根足球的标杆。政府给平台,企业给资金,球员自组织搞管理,球队运营和球迷文化结合在一起。没有高价外援,没有动辄几百万奖金,一场胜利换来的是城市认同,是普通人的自豪感。南通队从靠热情起步,到依托职业体系,再到带动全民参与,做到了“职业带业余,青训反哺草根”,每一个进球都是城市荣耀的共振。学界观点是,足球最终不只是比赛,更是带动幸福感和参与度。用简单的比赛,讲复杂的故事,有人情味、有现实逻辑。
南通五连胜,不只是技术胜利,更是草根足球春天的信号。3个小时的比赛,全城激动一整夜。没有职业联赛的明星气场,有的是真脏真累的拼抢和人群里无数的激情呐喊。有的人输掉了晋级,有的人却赢得了新的信仰。江海夜晚,不只属于胜利者,还属于每一个在泥土、草坪和汗水中坚守梦想的球迷和球员。这就是江苏苏超的样子,有点糙、有点杂,却永远热血,每一步都算数。北到徐州、南到南通,看台上不同城市的方言、表情、呐喊,合在一起,就是此刻中国草根足球、普通人的自豪。如果说有一份希望,那可能就藏在这一块块城市球场里,藏在夏天的夜风和龙虾宴后满是汗味的笑声里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